深本思维训练平台欢迎你!

全部用户指引

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?第二期

【家长智慧】  发布日期:2017-03-04

  第二期

    上一期的内容里,我们说到,“兴趣”的本质是成功,而非鼓励。那么在数学学习中,我们有什么提高孩子对数学兴趣的办法呢?在这个过程中,关键点在哪里?核心又是什么?

如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

在上一期,我们谈到,兴趣的本质是成功,而非鼓励。这就意味着,我们想要提高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兴趣(或者做其它事情的兴趣),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奋斗之后的成功感。

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做一个逆向思维。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,什么样的原因或事情最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?

找到了这些原因,我们就可以逐一分析,各个击破,从最根本来解决问题。

运用NLP(神经语言程序学)进行分析后,我们在这里总结了三大原因:

1、先天数学逻辑思维偏弱,跟不上班里学习的节奏,造成学习困难;

2、应试教育下做题太多,导致心里烦躁,从而不想学习;

3、数学题目有难度,解不出题目,学习找不到快乐。

稍微留意一下我们会发现,这些原因本质上都是孩子内在的原因——这意味着,只有当孩子的内在状态发生了改变,这种外部状况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。背后的原理同时也是NLP的精髓之一是:“一个人不能‘教导’另外一个人,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。”

我们无法强硬地控制和改变孩子,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从而影响孩子,或是因材施教地引导孩子进行学习。

面对这些根深蒂固的难题,釜底抽薪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?

   1、找到学科的学习规律

邹老师反复强调过一点:数学是一门科学,其中隐藏着许多规律。找到规律,根据规律学习,就可以轻松学好数学。

例如,在深本数学,孩子们理解学习解出题目的4大规律,15个中规律和35个小规律。掌握这些规律后,他们往往只需要做少量的题目,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、一通百通的效果。

   2、选择难度适当的题目

题目太难没兴趣,题目太浅没意思,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题,让孩子通过思考做出来,享受成功的喜悦。这样孩子会很有兴趣。

我们教过一些初二、初三的学生,平时学习非常吃力。做入学测试时,我们发现原因是他们以前的知识跟不上。例如要学习平方差公式或者是全等三角形了,但他们可能把乘法分配律和三角形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。

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果断地放弃让他们直接学习初二、初三的知识,而应该先把原来孩子不明白的基础知识彻底弄通。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卡在129等于多少的水平,那么即使他是一名初三学生,我们也必须从这个水平出发,把断了的“知识链条”接上,才能继续下面的学习。

   3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

提高兴趣的核心是找到方法,让孩子掌握方法,自己解出难题,享受成功,不但快乐更有自信。

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并非盲目的重复做题或死记硬背,也不拘泥于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。因为虽然教材和题目千变万化,但是核心的东西没有变,那就是知识。

如果我们能从知识出发,把每一串相关联的知识从头到尾让孩子彻底地明白、学通,孩子在大脑里对知识结构有非常清晰的认知,而且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哪些知识,那么孩子自然能够思路清晰地解出题目。

   数学课的课堂模式

在数学课的课堂模式上,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,我们也需要做出转变,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。

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来自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成果,它由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·戴尔于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。它形象地展示了:采用不同学习方式,学习者在两周后还能记住内容(平均学习保持率)的多少:

 

这个理论又被称为“学习金字塔理论”。金字塔显示,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是大不相同的,“听讲”的效果最差,记住率只有5%;让学生教别人的效果最好,记住率竟达到惊人的90%

我们会发现,学生学习掌握的主动权越多,学习的效果越好。

而现实中我们采用得最多的教学方式是:

第二期.png

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好课堂?老师在课堂上应当扮演什么角色?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两张图略窥一二。

在上课模式上,学生要眼、耳、手、脑、口并用,要有充分的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,这样知识才能记得多、记得久、记得牢;老师充当的不是“教授”的角色,老师应该成为导演、导游、评委、主持人、啦啦队长,在课堂中穿针引线,而非主宰一切。

从“被动地听”到“主动地学”,当孩子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,相互讨论,传染聪明,碰撞思维的火花,享受成功的喜悦,那么兴趣自然而然在课堂中被激发和培养出来了。

 

 


  • 专注

    深本数学一直专注于数学研发,
    科目优势非常突出

  • 特色

    一题多解,多解归一,多题归一,
    一通百通

  • 本质

    深入知识找规律,深入情景找
    方法

  • 智慧

    学习数学的真正目是提升思维能
    力而非应付考试